血小板计数偏低的患者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输血治疗、病因治疗以及日常调理等方式改善。具体需结合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遵医嘱选择。
1、一般治疗血小板计数轻微偏低且无出血症状时,需避免剧烈运动及外伤,防止磕碰。若存在皮肤黏膜出血,可局部压迫止血,并观察病情变化。
2、药物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升血小板胶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促进血小板生成。必要时可短期应用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
3、输血治疗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⁹/L或伴有活动性出血时,需紧急输注血小板悬液或新鲜冰冻血浆,快速提升血小板水平,预防颅内出血等危险并发症。
4、病因治疗感染导致的血小板减少需积极抗感染;药物因素需停用肝素、化疗药等可疑药物;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5、日常调理适当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和维生素B₁₂的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酒。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避免用力擤鼻或抠鼻。
血小板计数持续偏低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数值变化。用药期间严格遵循剂量和疗程,不可擅自停用激素类药物。若出现头痛、呕血、黑便等异常出血表现,应立即就医。日常应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