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禁食和胃肠减压、补液支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1、禁食和胃肠减压
急性期患者需立即停止进食,并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减少胃肠道内积聚的气体和液体,缓解肠管扩张。此方法有助于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2、补液支持
由于肠梗阻可能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钾等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重呕吐或肠坏死时可能需输注血浆或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3、药物治疗
对于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山莨菪碱注射液可缓解肠道痉挛;必要时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但需在明确诊断后使用。
4、手术治疗
完全性肠梗阻或出现肠绞窄、穿孔等并发症时,需紧急行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或肠造口术。腹腔镜微创手术适用于部分病例,传统开腹手术则用于复杂病情。
5、其他治疗
低位结肠梗阻可尝试生理盐水灌肠促进排便。部分患者可采用介入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通过导管抽吸和冲洗缓解梗阻,避免急诊手术风险。
肠梗阻属于急腹症,患者不可自行服用泻药或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若腹痛加剧、出现发热或腹膜刺激征,提示可能发生肠坏死,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处理。术后患者需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