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牙齿的数量会经历乳牙期和恒牙期的变化。一般情况下,乳牙共有20颗,恒牙则会有28~32颗,具体数量因个体发育差异而有所不同。
1、乳牙期儿童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乳牙,到3岁左右乳牙基本长齐,上下颌各10颗,共20颗。乳牙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主要用于咀嚼食物和辅助发音。乳牙的牙釉质较薄,容易发生龋坏,需注意口腔清洁。
2、替牙期6岁左右进入替牙期,乳牙逐渐脱落,恒牙开始萌出。此阶段乳牙与恒牙共存,可能出现暂时性的牙齿数量波动。例如第一恒磨牙(六龄齿)会在乳磨牙后方直接萌出,此时口腔内牙齿总数可能暂时超过20颗,但乳牙脱落后会逐渐恢复正常的替换节奏。
3、恒牙期12岁左右乳牙基本替换完成,恒牙数量达到28颗。部分人会在18岁后萌出0~4颗智齿,使总牙数达到32颗。但智齿存在个体差异,可能完全缺失或仅部分萌出。恒牙的牙根更长、牙冠更坚固,需终身维护。
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尤其在替牙期需关注牙齿排列和咬合情况。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避免频繁摄入高糖食物。若发现乳牙滞留、恒牙萌出异常或龋齿等问题,应及时就诊口腔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