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经常出血可能与牙龈炎、牙周炎、维生素缺乏、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有关,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牙龈炎是牙齿出血的常见原因。长期口腔清洁不当导致牙菌斑堆积,刺激牙龈红肿、充血,刷牙或进食时易出血。患者通常伴有口臭、牙龈肿胀等症状。一般可通过洗牙清除牙菌斑,配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甲硝唑口颊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牙周炎作为牙龈炎的进展阶段,牙周袋形成会导致牙龈萎缩和牙槽骨吸收,出血程度更严重且伴随牙齿松动。治疗需在基础洁治后进行龈下刮治,必要时辅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用药。若出现牙周脓肿,可能需切开引流。
维生素C或维生素K缺乏可能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凝血功能,表现为自发性牙龈出血。这种情况多见于长期饮食不均衡人群,可通过增加新鲜果蔬摄入或遵医嘱补充复合维生素改善。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也可能导致牙龈异常出血,常伴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全身症状,需通过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明确诊断。
日常应注意使用软毛牙刷和巴氏刷牙法,每半年至一年进行口腔检查。若调整口腔护理后出血未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尽早就诊血液科排查系统性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