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鼻部损伤、鼻炎、高血压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生理性流鼻血多由环境干燥、频繁挖鼻等因素导致,而病理性因素则需针对性治疗。
1、生理性原因鼻腔黏膜对干燥空气敏感,在秋冬季节或空调房内,黏膜易因缺水变得脆弱,轻微摩擦或打喷嚏即可引发出血。频繁挖鼻会直接损伤黏膜下血管,建议保持室内湿度,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避免外力刺激。
2、鼻部损伤外力撞击、鼻骨骨折或鼻部手术后,鼻腔血管破裂会导致持续出血。这种情况下需压迫鼻翼止血,必要时使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严重外伤需进行鼻腔填塞或电凝止血治疗。
3、鼻炎过敏性鼻炎或萎缩性鼻炎患者因黏膜充血、糜烂易发生出血。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凝胶等药物控制炎症,同时配合鼻腔冲洗减少刺激。
4、高血压血压骤升时鼻腔小血管承受压力过大可能破裂,常见于情绪激动或未规律服药的高血压患者。此时需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等降压药物,同时保持情绪稳定。
若排除环境干燥、外力损伤等明确诱因后仍反复流鼻血,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医生可能通过鼻内镜、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期间需避免用力擤鼻,保持饮食清淡,高血压患者需规律监测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