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等。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选择,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及手术干预。
患者多表现为波状热型,体温可达39℃以上,伴随夜间盗汗,热退后大汗淋漓。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常见,腰骶部、膝关节等部位可能出现肿胀和活动受限。约半数患者会出现肝脾轻度肿大,颈部或腋下淋巴结可触及。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脑膜刺激征,部分会出现周围神经炎表现。男性可能出现睾丸炎或附睾炎,女性可发生卵巢炎或子宫内膜炎。
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为基础方案,重症可加用链霉素,疗程需持续6周以上。急性期患者多采用多西环素+利福平+链霉素三联疗法。高热时使用物理降温或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关节疼痛严重者可短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辨证使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剂,如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缓解关节症状。睾丸炎患者需加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心内膜炎患者需延长抗菌疗程至6个月。适用于骨关节严重破坏、心内赘生物形成等病例,需在感染控制后行病灶清除或瓣膜置换。
患者确诊后应严格卧床休息,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及布鲁氏菌抗体滴度变化,所有抗菌药物均需足剂量、足疗程使用以防复发。慢性期患者可结合间断抗菌治疗和免疫调节剂。接触牛羊等牲畜的高危人群应做好个人防护,出现疑似症状立即前往感染科就诊并进行血清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