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白术和炒白术的区别有哪些

江一平 中医消化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白术和炒白术的区别主要包括炮制方法、药性特点、功效侧重、适用人群以及使用禁忌等方面。两者虽然同源,但因加工方式不同,在临床应用上存在差异。

1.炮制方法不同

白术是将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洗净切片后直接晾晒而成;炒白术则是将生白术用麸皮拌炒至表面呈黄褐色,炮制过程中麸皮可缓和药性。这种炮制工艺会使部分挥发性成分发生变化。

2.药性特点不同

生白术性味苦甘而偏燥,行气力较强;炒制后辛燥之性减弱,药性更趋温和。炮制可降低对胃肠道的刺激,更适合脾胃虚弱者,同时增强收敛之性。

3.功效侧重不同

生白术长于燥湿利水,多用于治疗水肿、风湿痹痛;炒白术健脾止泻作用更突出,常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研究显示炒制后白术内酯类成分增加,能增强肠道平滑肌收缩力。

4.适用人群差异

生白术适用于湿盛体质或实证水肿者;炒白术更适合脾虚气弱、慢性腹泻患者。临床观察发现,炒白术对术后肠功能恢复效果优于生品。

5.使用禁忌区别

两者均禁用于阴虚内热者,但生白术因燥性强,误用更易导致口干便秘;炒白术若过量使用可能引起腹胀,消化不良者需慎用。

选择时应根据具体病症和体质特点,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炮制后的药物不可随意替换生品,如脾虚湿盛兼有水肿时,常需生、炒白术配伍使用。存储时需注意防潮,炮制品更易吸湿变质。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