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可能是雄激素性脱发、斑秃、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以及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的。不同原因导致的脱发在症状和治疗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雄激素性脱发
主要与遗传因素和雄激素水平异常有关,患者头顶或前额毛囊对二氢睾酮敏感,导致毛囊逐渐萎缩。这类脱发表现为发际线后移或头顶头发稀疏,一般可遵医嘱使用非那雄胺片、米诺地尔酊、螺内酯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斑秃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毛囊,导致局部圆形或椭圆形脱发斑块。患者可伴随指甲点状凹陷等表现,治疗常用卤米松乳膏、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地蒽酚软膏等药物。
3.营养不良
长期节食、偏食导致蛋白质、铁、锌等营养素缺乏时,会影响毛囊生长周期。这类脱发通常呈现弥漫性头发变细,日常需保证均衡饮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多维元素片、硫酸亚铁片、蛋白粉等补充剂。
4.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减退、产后激素水平剧烈波动等情况都可能引发休止期脱发。患者会出现头发整体稀疏但无特定脱发区域,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
5.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抗凝药、抗抑郁药等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引起暂时性脱发。通常在停药后3-6个月可逐渐恢复,若需持续用药,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若脱发量每日超过100根或持续超过3个月,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牵拉头发,减少染烫频率,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头皮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切勿自行使用偏方,以免加重脱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