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跳范围通常为每分钟60-100次。不同年龄、身体状况及活动水平可能导致个体差异,实际心率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心跳频率受年龄、生理状态及健康情况等多因素影响。婴幼儿及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基础代谢率较高,因此心率普遍快于成年人。例如新生儿平均心率可达120-140次/分钟,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长期进行耐力训练的运动员由于心脏泵血效率提升,静息心率可能低于60次/分钟,这属于生理性适应现象。情绪激动、运动后或发热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会引起暂时性心率加快,通常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日常可通过触摸桡动脉或颈动脉搏动进行心率监测,每次测量需保持静坐状态至少5分钟。若静息心率持续低于50次/分钟或超过100次/分钟,尤其伴随胸闷、头晕等症状,建议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或心血管疾病者,应定期复查并根据专科医师建议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