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中毒是人体接触过量汞或其化合物后引发的中毒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汞以元素汞、无机汞和有机汞三种形式存在,不同形态的汞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对多个系统造成损害。
1、中毒原因汞中毒多因职业暴露或环境接触导致。职业性中毒常见于汞矿开采、温度计生产等行业;环境性中毒多因误食被汞污染的水产品或吸入含汞蒸气。家庭中使用含汞偏方、劣质化妆品也可能引发中毒。
2、中毒类型急性中毒表现为剧烈腹痛、血性腹泻和急性肾损伤,常见于短期内大剂量摄入;慢性中毒多出现震颤、牙龈蓝线和情绪障碍,典型症状为肢体末端感觉异常,常见于长期低剂量接触。
3、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包括口腔金属味、牙龈炎和唾液增多。神经系统损害可引发肌肉震颤、共济失调和视野缩小,严重者出现性格改变和智力减退。肾损害表现为蛋白尿和肾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出现免疫系统异常。
4、诊断方法结合汞接触史、典型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尿汞检测超过10μg/L或血汞超过15μg/L具有诊断意义,头发汞含量检测可反映长期暴露情况,常需结合肾功能和神经传导检查评估器官损伤。
5、治疗方法急性中毒需立即脱离接触源,口服活性炭减少吸收。驱汞治疗首选二巯丙磺酸钠注射液,青霉胺片可作为替代药物。重症患者需血液灌流治疗,同时对症处理肾功能衰竭和神经损伤,慢性中毒患者还需神经康复治疗。
接触汞相关物质后若出现手抖、牙龈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职业暴露者应定期进行尿汞检测,生活中避免使用含水银的温度计和含汞偏方。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驱汞治疗,防止发生二次汞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