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通常在自然分娩风险较高或无法进行时实施,具体需根据母婴健康状况及产程进展由医生评估决定。常见情况包括胎儿窘迫、胎位异常、产道梗阻、胎盘问题以及产妇存在严重合并症等。
胎儿窘迫是剖腹产的重要指征之一。当胎心监护显示胎儿心率异常、羊水污染或脐带受压时,可能提示胎儿缺氧。这种情况需在30分钟内完成分娩,若无法立即经阴道分娩,需紧急剖腹产终止妊娠。胎位异常如横位或足先露臀位,在分娩过程中易导致难产,通常建议在孕39周左右择期手术。
产道梗阻包括骨盆狭窄、巨大儿或子宫肌瘤阻塞产道等情况。当胎儿体重超过4000克且产妇骨盆条件不佳时,阴道分娩可能导致肩难产,此时剖腹产更为安全。胎盘异常如完全性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容易引发产前大出血,需在孕36-37周提前终止妊娠。
产妇存在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或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时,阴道分娩可能加重病情。比如子痫前期患者血压持续≥160/110mmHg伴器官功能损害,或心脏病患者心功能Ⅲ-Ⅳ级时,多建议选择剖腹产。既往有两次及以上剖宫产史或子宫手术史者,通常也需再次手术。
建议孕妇按时参加产前检查,通过胎心监护、B超等监测胎儿情况。出现规律宫缩、破水或胎动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评估。分娩方式的选择需由产科医生结合产妇骨盆条件、胎儿大小、胎位及并发症等综合判断,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