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典型表现为突发突止的电击样或刀割样剧痛,常由日常活动如咀嚼、洗脸等触发,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1、定义三叉神经痛是累及第五对脑神经的慢性疼痛综合征。三叉神经分为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疼痛多沿单侧神经分支放射,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间期可完全正常。该病具有“触发点”特征,轻微触碰特定面部区域即可诱发剧痛。
2、病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与血管压迫神经根有关,如小脑上动脉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改变。继发性病因包括肿瘤压迫、多发性硬化、颅底畸形或外伤,需通过核磁共振等检查明确。高龄、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常见风险因素。
3、诊断方法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神经传导功能。增强MRI可识别血管神经压迫或占位病变,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神经与血管的解剖关系,鉴别继发性病因。
4、治疗措施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约70%患者初期有效。药物抵抗者可采用微血管减压术、球囊压迫术或伽玛刀治疗。神经阻滞注射适用于高龄不耐受手术者,需根据病因和患者状况个体化选择方案。
三叉神经痛易被误诊为牙痛或偏头痛,若出现单侧面部闪电样疼痛伴触发点,建议尽早就诊神经科。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自行服用止痛药物可能延误病情,确诊后需遵医嘱进行药物或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