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患者出现便秘时,通常可通过饮食调整、坐浴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症状,建议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长期便秘容易加重痔疮症状,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仍未缓解,需及时就医。
1、饮食调整
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玉米、芹菜等,这类食物能促进肠道蠕动,软化大便。同时建议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有助于改善粪便干结的情况。需减少辛辣刺激、油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痔疮充血。
2、坐浴治疗
可用温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坐浴,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坐浴能促进肛周血液循环,缓解痔核水肿,同时能清洁肛周皮肤,减少排便时对痔疮的摩擦刺激。
3、药物治疗
便秘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缓泻剂,帮助软化大便。痔疮发作期可外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麝香痔疮栓等药物减轻局部疼痛、出血。合并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
4、手术治疗
若痔疮发展为Ⅲ-Ⅳ度,出现嵌顿、坏死或反复出血,需考虑行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手术。术后仍需保持排便通畅,防止因便秘导致创面撕裂。
痔疮与便秘常相互影响,患者需避免久坐、久蹲,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出现排便出血、肛门肿物脱出等情况,建议及时到肛肠科就诊,通过肛门指诊、肠镜等检查明确病情,避免自行滥用泻药或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