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女性月经期常见的症状,可通过日常调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若疼痛严重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
1、日常调理经期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腰腹部保暖,穿着宽松衣物减轻压迫感。饮食方面建议选择温热的红糖姜茶、小米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刺激胃肠道。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也有助于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
2、物理治疗使用热水袋或暖宝宝对下腹部进行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为宜,每次持续20-30分钟。适当按摩关元穴(脐下三寸)、三阴交(内踝尖上三寸)等穴位,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子宫痉挛性疼痛。每日可进行瑜伽、散步等轻度运动帮助经血排出。
3、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介质产生发挥镇痛作用。对于月经量少伴随血块的情况,可考虑使用益母草颗粒、元胡止痛片等中成药调理。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痛经或经期延长,需配合医生使用醋酸甲羟孕酮片等激素类药物调节月经周期。
经期需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更换纯棉内裤。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经血异味等症状,应及时到妇科进行超声检查、CA125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排除盆腔炎、子宫腺肌病等器质性病变。日常可记录月经周期和症状变化,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