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菌群失调、肝肾损伤、过敏反应等危害。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这些风险的关键。
1、耐药性增加
长期或过量使用抗生素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基因,导致药物对病原体的杀灭效果下降。部分细菌可能发展为多重耐药菌株,使常见感染难以治愈,甚至出现无药可用的“超级细菌”。
2、菌群失调
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平衡。肠道益生菌减少可能引发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机会性感染,如白假丝酵母菌引发的口腔或阴道真菌感染。
3、肝肾损伤
多数抗生素需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过量使用可能加重器官负担。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氨基糖苷类、头孢类等抗生素时,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或血肌酐异常,长期滥用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
4、过敏反应
青霉素类、磺胺类等抗生素易引发过敏,轻者出现皮疹、瘙痒,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部分患者存在交叉过敏风险,如对头孢过敏者可能对青霉素过敏。
使用抗生素应严格遵循医嘱,完成规定疗程,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普通感冒等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出现感染症状时应先进行病原学检查。日常注意手部卫生和饮食卫生,减少感染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