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在一天中的体温通常会在下午至傍晚达到最高值,而清晨则处于较低水平。这种波动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主要由身体代谢和活动变化引起。
体温的昼夜波动主要受生物钟调控。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根据昼夜节律调整产热和散热平衡。下午时段基础代谢率逐渐升高,加上日常活动增加,进一步促进体温上升。此外,饮食摄入后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也会产生额外热量,通常餐后1-2小时可能使体温轻微上升0.2-0.5℃。环境温度变化同样会影响体表温度,但核心体温仍保持相对稳定。
测量体温时建议选择相对固定的时间段,避免在剧烈运动、进食或情绪激动后立即测量。使用同一测量部位和工具有助于结果对比。若发现体温持续超过37.3℃或伴随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感染等病理性因素。正常体温波动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体温节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