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通常可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子宫峡部和子宫颈四个部分,这些结构在解剖和生理功能上各有不同。
1.子宫底
子宫底位于子宫的顶端,呈圆顶状隆起,是两侧输卵管进入子宫的部位。在妊娠早期,胚胎通常在此处着床。子宫底在月经周期中会随激素变化发生形态改变,其内膜层参与形成月经和孕育胎儿。
2.子宫体
子宫体是子宫的主要部分,呈倒置的梨形,上接子宫底,下连子宫峡部。其内层为子宫内膜,具有周期性增厚和脱落的特点,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子宫体的肌层由平滑肌构成,妊娠期可随胎儿生长而扩张。
3.子宫峡部
子宫峡部位于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长约1厘米,非妊娠状态下较狭窄。妊娠期间,峡部逐渐伸展形成子宫下段,分娩时可扩张至7-10厘米,成为产道的一部分,这一结构变化对胎儿娩出至关重要。
4.子宫颈
子宫颈是子宫最下方的狭窄部分,连接阴道与宫腔,中央为宫颈管。宫颈外口通向阴道,内口与宫腔相通。宫颈黏液受激素调控,排卵期变稀薄以利精子通过,妊娠期形成黏液栓保护胎儿。
建议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关注子宫健康,出现异常出血、疼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