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可以通过调整乘车习惯、使用药物、物理干预等方法缓解。常见的缓解方式包括服用抗晕车药物、调整乘车位置、尝试生姜疗法、进行呼吸调节以及心理放松等。若症状严重或频繁发作,建议及时就医。
1.服用抗晕车药物
苯海拉明片、盐酸异丙嗪片等药物能抑制前庭神经兴奋,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类药物需在乘车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具体用法应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与其他药物混用。
2.调整乘车位置
选择车辆前排座位或靠窗位置,有助于减少颠簸感。注视前方地平线或远处固定物体,可降低视觉与内耳平衡系统的信息冲突,从而缓解眩晕感。避免在乘车时阅读或使用手机。
3.尝试生姜疗法
生姜中的姜辣素可通过调节胃肠功能减轻恶心感。乘车时可含服新鲜姜片或饮用温热的姜茶。研究显示,生姜的止吐效果与部分抗组胺药物相当,且无嗜睡等副作用。
4.进行呼吸调节
采用腹式呼吸法,用鼻缓慢深吸气4秒,屏息2秒后经口缓慢呼气6秒。这种呼吸方式能激活副交感神经,降低晕车引发的交感神经兴奋,缓解心悸、冷汗等躯体症状。
5.心理放松干预
通过听音乐、与他人聊天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研究证实,焦虑情绪会加重前庭敏感度,保持平和心态可使晕车症状发生率降低约40%。可提前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
晕车人群乘车前应避免过饱或空腹,建议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