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通常包括选择合适器具、控制浸泡时间、掌握火候、注意煎煮时间以及特殊处理药材等步骤。正确的煎药方法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确保疗效。
1.选择煎药器具建议使用砂锅或陶瓷锅,这类器具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避免使用铁锅、铝锅等金属器皿,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若没有砂锅,也可选用玻璃或搪瓷材质的容器替代。
2.控制浸泡时间煎煮前需将药材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水量以淹没药材2-3厘米为宜。部分质地坚硬的根茎类或矿物类药材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至1小时,使药材充分吸水膨胀,便于有效成分溶出。
3.掌握火候与时间一般先用武火(大火)煮沸,再转文火(小火)慢煎20-30分钟。解表类药物如薄荷、荆芥等宜短时间武火煎煮,避免挥发油散失;滋补类药物如人参、熟地黄等需文火久煎40-60分钟,使有效成分充分释放。
4.特殊处理药材某些药材需单独处理,如龙骨、牡蛎等矿物类药材应先煎30分钟;薄荷、砂仁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应后下,在关火前5分钟加入。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材需烊化兑服,不可直接煎煮。
煎煮过程中不宜频繁开盖,避免挥发性成分流失。煎好的药液建议当天服用,若需保存应密封冷藏且不超过24小时。具体煎药方法需遵医嘱,根据药物性质调整煎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