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术以及日常护理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案。若出现耳痛、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1、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通常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用药需严格遵循剂量和疗程,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若为病毒感染则无需使用抗生素,但需注意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2、对症治疗发热超过38.5℃时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该药物兼具解热镇痛作用。耳道流脓时可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治疗,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接近体温,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
3、鼓膜穿刺对于鼓室内积液明显的渗出性中耳炎,医生可能在无菌操作下穿刺鼓膜抽吸积液,同时可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减轻黏膜水肿。该操作需在耳鼻喉科专科进行。
4、鼓膜置管术反复发作或持续3个月以上的分泌性中耳炎,可能需在鼓膜放置通气管促进中耳腔通气引流。置管后需定期复查,多数患儿6-12个月后可自行脱落。
5、日常护理喂奶时保持头高位,避免呛奶引发耳部感染。洗澡时用棉球堵塞外耳道防止进水,擤鼻时应单侧交替进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呼吸道刺激物。
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按医嘱定期复查听力及鼓膜恢复情况。急性期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用力擤鼻或乘坐飞机。若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耳道流血、剧烈呕吐等情况,需立即复诊排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