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王成阳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黄芩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药材,一般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安胎以及抗菌抗炎等功效和作用。其药性苦寒,归肺、胆、脾等经,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

1、清热燥湿

黄芩味苦性寒,能清除体内湿热邪气。对于湿热引起的黄疸、泻痢、小便短赤等症状,常与滑石、白豆蔻等配伍使用。例如《伤寒论》中黄芩汤便是以黄芩为主药,治疗湿热下痢。

2、泻火解毒

本品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适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现代研究发现其含黄芩苷等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呼吸道黏膜充血,常与连翘、板蓝根组成复方制剂。

3、凉血止血

黄芩能入血分而清热凉血,对于血热妄行导致的吐血、衄血、便血等出血症状,多配伍生地黄、侧柏叶等凉血止血药。其止血机制与缩短凝血时间、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有关。

4、安胎

针对妊娠期血热导致的胎动不安,黄芩常与白术配伍,如《金匮要略》当归散。现代药理学证实其具有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但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

5、抗菌抗炎

实验研究表明,黄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与抑制环氧化酶-2(COX-2)表达、降低前列腺素E2水平密切相关。

使用黄芩需注意其性味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临床用药需根据具体证型进行配伍,不可单味药长期服用。若需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或出血性疾病,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现代制剂如黄芩苷片、双黄连口服液等也需遵医嘱服用。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