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病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卫生管理、家庭集体治疗、预防措施及症状缓解处理等。该病以驱虫治疗为主,同时需结合日常清洁护理避免反复感染。
1、药物治疗
蛲虫感染常用驱虫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等广谱抗寄生虫药物,此类药物能有效抑制虫体代谢,促使蛲虫排出体外。儿童患者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孕妇及肝肾功能异常者用药需谨慎。
2、卫生管理
患者每日需用热水清洗肛门区域,更换并煮沸消毒内裤。保持指甲清洁,避免搔抓肛周导致虫卵残留。床单、被褥等贴身物品应高温烫洗,室内环境定期用紫外线或消毒剂消杀,阻断虫卵传播途径。
3、家庭集体治疗
由于蛲虫具有较强传染性,建议家庭成员同步接受驱虫治疗。尤其需重点关注儿童群体,集体生活场所如幼儿园应开展统一筛查和预防性用药,防止交叉感染。
4、预防措施
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纠正儿童吸吮手指行为。如厕后彻底冲洗马桶圈,浴室地漏定期清洁。家庭成员避免共用毛巾、浴盆等个人物品,降低虫卵接触传播风险。
5、症状缓解处理
肛周瘙痒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氧化锌软膏、复方硫黄乳膏局部涂抹止痒。继发细菌感染时需联合抗生素治疗,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需及时补充电解质。
蛲虫病治疗后需连续3周进行透明胶纸肛拭子检查确认虫卵清除情况。治疗期间避免摄入生冷食物,家庭成员应同步观察症状。若出现夜间肛周异常蠕动感应及时复诊,防止合并其他寄生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