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有血块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原因有关。女性在经期发现少量暗红色血块且无其他不适时,通常属于正常现象,但若伴随经量异常或疼痛等症状则需及时就诊。
1、生理性原因经血中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和血液成分,当经血排出速度较慢或长时间保持坐姿时,血液可能在宫腔或阴道内发生凝固,形成暗红色或黑色血块。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经期前两天或久坐后,血块量少且不伴随腹痛、头晕等异常症状,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2、子宫肌瘤黏膜下子宫肌瘤可能导致宫腔面积增大,影响子宫收缩力,使经血在宫腔内滞留时间延长,从而形成较多血块。此类患者常伴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确诊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米非司酮片、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等药物抑制肌瘤生长,必要时需行宫腔镜手术切除肌瘤。
3、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异常,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形成血块。患者常出现逐渐加重的痛经、性交痛或排便疼痛,部分人伴随月经周期紊乱。临床常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地诺孕素片、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等药物可抑制异位病灶发展,中重度患者需考虑腹腔镜手术治疗。
若月经血块反复出现且伴随经量超过80ml(约每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或出现严重腹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等检查。日常需避免经期久坐不动,每1-2小时起身活动促进经血排出,经期适当饮用温开水或红糖姜茶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摄入生冷食物刺激子宫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