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切除的常见原因包括严重外伤、血液系统疾病、脾脏肿瘤、脾功能亢进以及感染性疾病等,需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手术。当脾脏发生严重破裂出血无法修复时,或某些疾病导致脾脏功能异常威胁生命时,医生会考虑切除脾脏。
1、严重外伤
脾脏是腹腔内最易受损的器官,在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情况下,脾脏破裂可能引发致命性大出血。当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活动性出血时,需急诊行脾切除术控制出血。
2、血液系统疾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脾脏会过度破坏血细胞。切除脾脏可减少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破坏,改善贫血和出血倾向,约70%患者术后症状可缓解。
3、脾脏肿瘤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血管肉瘤等恶性肿瘤,以及体积较大的良性肿瘤或囊肿压迫周围脏器时,需完整切除脾脏以防止转移或缓解压迫症状。
4、脾功能亢进
肝硬化门脉高压、骨髓纤维化等疾病会引起脾脏肿大并过度清除血细胞,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当出现严重贫血、感染或出血风险时,脾切除有助于恢复血细胞水平。
5、感染性疾病
脾脓肿、结核等严重感染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时,或脾脏成为感染病灶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清除感染源。
脾脏切除术后患者对荚膜细菌的易感性增加,建议术前2周接种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疫苗。术后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免疫功能,出现发热、瘀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需注意避免生食海鲜预防感染,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抗凝或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