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汞一般指汞溴红溶液,作为消毒防腐剂曾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杀菌,具有消毒杀菌、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收敛伤口、局部抗菌等作用。但由于其有效成分存在毒性风险,现已被更安全的消毒剂替代。
1、消毒杀菌紫汞的主要成分为汞溴红,属于有机汞化合物,可通过释放汞离子干扰细菌酶系统活性,从而达到抑制或杀灭部分病原微生物的效果,曾用于皮肤小创面的消毒处理。
2、防止感染通过抑制创面表面细菌的生长繁殖,紫汞可降低伤口继发感染的风险,但其抗菌谱较窄,对多种常见致病菌效果有限,且可能引起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
3、促进创面愈合紫汞的收敛作用可减少创面渗出液,形成保护层防止外界污染,从而间接促进浅表伤口愈合。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可能延缓表皮再生,目前已不作为首选药物。
4、收敛伤口汞离子可使局部组织蛋白凝固,收缩毛细血管,对于渗出性创面具有暂时性收敛效果,但可能造成皮肤染色且毒性蓄积风险较高。
5、局部抗菌紫汞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因汞的毒性和潜在致敏性,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重金属中毒等不良反应,现已被碘伏、苯扎氯铵等更安全的消毒剂取代。
紫汞因含汞成分存在毒性风险,我国已于20世纪90年代停止使用。建议皮肤消毒优先选用0.5%碘伏溶液,黏膜部位可使用0.1%苯扎氯铵溶液。若出现较深伤口或严重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清创处理,避免自行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