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33℃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休克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正常人体温通常维持在36~37℃,当体温明显下降时需警惕潜在健康风险。
1、生理性原因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可能导致体温下降至33℃。例如未做好保暖措施、衣物过少或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身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加,可能出现寒战、皮肤苍白等症状。脱离低温环境并加强保暖后,体温通常可逐渐恢复正常。
2、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基础代谢率降低,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患者可能出现怕冷、乏力、皮肤干燥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低体温。一般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益康胶囊等药物进行替代治疗,同时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3、休克严重感染、失血或过敏等因素可能引起休克,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机体出现代偿性反应使外周血管收缩,可能表现为四肢厥冷、体温不升。需立即进行液体复苏,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多巴胺注射液、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同时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若测量体温发现持续低于35℃,或伴有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等表现,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日常需注意做好体温监测,冬季外出时注意加强保暖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使用电子体温计时需确认设备测量准确,避免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