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类圆线虫感染可能引起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症状,严重时还可导致全身性感染。其症状表现与幼虫移行、成虫寄生及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需及时治疗以避免并发症。
1、皮肤症状
幼虫通过皮肤侵入人体时,局部可能出现红色丘疹或线状匍行疹,伴有瘙痒或灼热感。此类皮肤反应通常在感染初期出现,常见于足部、臀部等接触污染土壤的部位。若抓挠破溃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需保持皮肤清洁,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合并感染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
2、消化系统症状
成虫寄生于小肠黏膜可引起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黏液血便。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肠黏膜水肿甚至溃疡。治疗时可选用阿苯达唑片、伊维菌素片等驱虫药物,同时需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
3、呼吸系统症状
幼虫经血液循环移行至肺部时,可能引发咳嗽、气促、胸痛等表现,极少数患者会出现咯血或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胸部X线检查可见一过性浸润影。除驱虫治疗外,若出现支气管痉挛可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症状。
4、全身性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发展为弥漫性感染,幼虫扩散至脑、肝等器官,引发高热、意识障碍、多器官衰竭,甚至败血症。此类重症需住院进行伊维菌素联合治疗,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及抗休克处理。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腹泻、皮肤游走性皮疹或呼吸道症状,建议及时进行粪便幼虫检查或血清学检测。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驱虫疗程,避免赤脚接触可能污染的土壤,贴身衣物需高温消毒以阻断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