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性肝病的检查方法通常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肝脏弹性检查以及肝活检等。具体需根据病情由医生综合评估后选择。
1、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触诊了解肝脏大小、质地及是否存在压痛。若脂肪性肝病合并肝肿大,可能触及肿大的肝脏边缘。但单纯体格检查无法确诊,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2、血液检查
肝功能检测如ALT、AST、GGT等指标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血脂分析可评估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辅助判断代谢异常。对于疑似脂肪性肝炎患者,还需检测血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指标。
3、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是首选筛查手段,可显示肝脏回声增强、深部衰减等典型脂肪性肝病征象。CT检查通过测量肝脏密度值可量化脂肪沉积程度,MRI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技术能更精准评估肝内脂肪含量,适用于早期轻度病变。
4、肝脏弹性检查
采用FibroScan等瞬时弹性成像技术,通过测量肝脏硬度值评估纤维化程度,同时可检测脂肪衰减参数反映脂肪变严重程度。该检查无创、便捷,适合病情监测。
5、肝活检
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脂肪变性程度、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期,是诊断脂肪性肝病的金标准。但因有创性,通常用于病因不明或疑似进展期肝病患者。
建议存在肥胖、代谢综合征等高危因素者定期筛查。若已确诊脂肪性肝病,应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同时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并适度运动,定期复查监测肝脏状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