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节的分级标准一般采用BI-RADS分类系统,通常分为0~6级。该分类依据超声、钼靶或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结节形态、边缘、血流信号等特征进行判断,用于评估结节的良恶性风险。
1、0级表示现有影像学检查无法完全评估,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诊断。例如钼靶检查发现异常但超声未明确显示时,可能需要补充磁共振或穿刺活检。
2、1级提示乳腺组织正常,无异常发现。影像显示腺体结构清晰,无肿块、钙化等异常征象,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保持常规体检即可。
3、2级明确良性病变,如单纯囊肿或脂肪瘤。这类结节边缘光滑、内部均匀,年度随访观察即可,恶性风险低于2%。
4、3级可能良性病变,恶性概率小于2%。包括纤维腺瘤等,需每3-6个月复查超声,若2年内无变化可降级为2类。典型特征为椭圆形、边界清晰、生长缓慢。
5、4级可疑恶性病变,分为4A(低度可疑)、4B(中度可疑)、4C(高度可疑)三个亚类。此类结节可能呈现分叶状、边缘毛刺、丰富血流信号,需穿刺活检明确性质,总体恶性风险3%-94%。
6、5级高度提示恶性,典型恶性征象如蟹足样边缘、微钙化簇等,恶性概率超过95%,需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确诊。
7、6级已通过活检证实的恶性肿瘤,该分类用于指导后续手术或放化疗方案制定。
发现乳腺结节后应根据具体分级采取对应处理措施。3级及以上结节需严格遵医嘱复查,4级需在2周内完成活检确诊。日常建议选择无钢圈内衣,避免乳腺挤压,每月月经后自查乳房,发现形态改变或乳头溢液应及时就诊。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