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通常可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以及未分化癌四种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发病机制、恶性程度及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
1、乳头状癌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总病例的80%。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生长缓慢,预后较好。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常通过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特征为癌细胞排列呈乳头状结构,核呈毛玻璃样改变。多数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性碘治疗获得良好疗效。
2、滤泡状癌滤泡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10%-15%,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癌细胞形成滤泡结构,具有血管侵袭性,易发生远处转移至肺或骨骼。相较于乳头状癌,其恶性程度略高,但总体预后仍较好。治疗以甲状腺全切除术为主,术后需根据病情辅以放射性碘治疗。
3、髓样癌髓样癌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约占甲状腺癌的3%-5%,具有神经内分泌特性。约25%的病例与遗传基因突变相关,可伴随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此类肿瘤可分泌降钙素,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面部潮红等症状。治疗需彻底切除甲状腺及受累淋巴结,术后需定期监测降钙素水平。
4、未分化癌未分化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甲状腺癌类型,约占1%-2%。常见于老年患者,肿瘤生长迅速且侵袭性强,早期即可出现呼吸困难、声嘶等症状。病理特征为高度异型性细胞,缺乏分化特征。此类肿瘤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常不足半年。
若确诊甲状腺癌,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内分泌科或头颈外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病理类型、分期及基因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射性碘治疗、靶向治疗等。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及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