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耳石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病理性因素有关。生理性因素多与身体状态相关,而病理性眩晕则需明确具体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生理性原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饥饿或体位突然改变等因素可能导致短暂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眩晕。这类眩晕通常在休息、补充能量或调整体位后逐渐缓解,通常不伴随耳鸣、听力下降等异常症状。
2、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因内耳耳石脱落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引发。患者在特定头位变化时会出现强烈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多在1分钟内,可通过耳石复位手法治疗,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倍他司汀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等改善内耳循环药物。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脑肿瘤或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累及脑干、小脑时,可能引发持续性眩晕并伴随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急性脑梗死患者需在时间窗内使用阿替普酶注射液进行溶栓治疗,后循环缺血可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长春西汀注射液等改善脑循环药物。
若眩晕反复发作或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建议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通过前庭功能检查、头颅MRI等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突然起身或转头,眩晕发作时需立即坐下防止跌倒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