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起疙瘩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痤疮、毛囊炎等疾病原因有关。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
1、生理性原因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或进食过多油腻辛辣食物,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刺激皮脂腺分泌大量油脂。当油脂无法正常排出时,会堵塞毛囊口形成暂时性疙瘩,这类情况通常在调整饮食和作息后可逐渐缓解。
2、痤疮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与雄激素水平升高、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有关。患者面部可出现粉刺、炎性丘疹或脓疱,严重时伴有结节囊肿。治疗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A酸乳膏、过氧苯甲酰凝胶或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等药物,同时需配合低糖低脂饮食。
3、毛囊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毛囊时,会引起局部红色丘疹并伴随压痛感。典型表现为疙瘩顶部有白色脓头,可能自行破溃渗出分泌物。确诊后可外用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类药物,日常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日常应注意避免用手挤压面部疙瘩,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并做好保湿。若疙瘩数量增多、反复溃烂或伴随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排查湿疹、玫瑰痤疮等疾病。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滥用激素类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