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疝和斜疝是腹股沟疝的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疝囊突出的解剖位置。直疝是腹内脏器经腹股沟三角区直接向体表突出形成的包块,而斜疝是腹腔内容物经腹股沟管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再穿出浅环形成的疝。
1、直疝直疝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与腹壁肌肉退化、慢性咳嗽或长期便秘等因素有关。由于疝囊直接从腹股沟三角区(海氏三角)膨出,不经过腹股沟管全程,因此疝块常呈半球形,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站立时出现但平卧后容易回纳,极少发生嵌顿。患者通常仅有局部坠胀感,无明显疼痛。
2、斜疝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主要因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合或腹壁薄弱导致。疝囊从腹股沟深环进入腹股沟管,斜行向内下穿过浅环到达阴囊或大阴唇。典型表现为腹股沟区椭圆形包块,可降至阴囊,平卧或用手推压后包块可回纳,咳嗽时指尖在深环处有冲击感。斜疝发生嵌顿的风险较高,可能引起肠管缺血坏死。
若发现腹股沟区反复出现可复性包块,尤其伴随疼痛、无法回纳等情况,应及时就诊普外科。医生通过触诊、超声检查等检查可明确疝类型,并根据病情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或腹腔镜手术等治疗方案。日常需避免提重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腹腔压力增高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