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通常会在9到18个月之间开始独立行走,但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大部分宝宝在1岁左右能够迈出第一步,但早于或晚于这个时间段均属于正常现象。家长无需过于焦虑,应关注宝宝的整体发育情况。
1、扶站阶段多数宝宝在8到10个月时能够扶着家具或墙壁站立。此时下肢力量逐渐增强,但平衡能力尚不完善。家长可在宝宝腋下提供支撑,帮助其练习站立,每次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避免过度疲劳。此阶段需注意清除周围尖锐物品,防止跌倒受伤。
2、扶走阶段10到12个月的宝宝常会扶着家具横向移动,这种螃蟹步态是行走前的准备阶段,有助于锻炼协调性和空间感知能力。家长可用学步推车辅助练习,但应避免使用传统学步车,因其可能影响髋关节发育并存在安全隐患。每日练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为宜。
3、独立行走约50%的宝宝在12个月时可独立行走2-3步,到18个月时基本能行走自如。初学走路时可能出现踮脚、外八字等姿势,多数会在3-6个月内自然改善。若18个月后仍无法独立行走,或行走时存在明显跛行、肢体不对称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评估运动发育状况。
家长应营造安全的练习环境,铺设防滑地垫,穿着合脚软底鞋。避免过早强迫练习,每个宝宝都有独特的发育节奏。日常可通过俯卧抬头、爬行等训练加强核心肌肉力量。若发现运动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可到儿科进行发育筛查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