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可分为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以及药物性鼻炎等类型。不同种类的鼻炎在症状和治疗方式上存在差异。
1、过敏性鼻炎主要由过敏原刺激引起,如花粉、尘螨等。患者会出现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等症状。治疗常使用氯雷他定片、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药物,同时需避免接触过敏原。
2、急性鼻炎多由病毒感染导致,常见于感冒初期。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通常可自愈,症状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盐酸伪麻黄碱片、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等缓解不适。
3、慢性鼻炎病程超过3个月,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长期鼻塞、黏稠鼻涕为主要症状,可能因反复感染、环境刺激或鼻中隔偏曲引起。治疗需明确病因,常用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等,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
4、萎缩性鼻炎以鼻黏膜萎缩、鼻腔宽大为特征,常伴随干痂、恶臭。病因可能与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或感染有关。治疗需保持鼻腔湿润,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补充维生素。
5、药物性鼻炎长期滥用减充血剂类鼻喷雾导致反跳性鼻塞。典型表现为停药后鼻塞加重,需逐步停用刺激性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替换成生理性海水或糖皮质激素喷雾。
日常需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或过敏原。若鼻塞、流涕等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鼻内镜、过敏原检测等明确类型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