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矫形器一般具有支撑稳定、矫正畸形、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以及预防二次损伤等作用。其通过物理力学原理对下肢结构进行干预,可帮助恢复肢体正常力线。
1、支撑稳定
下肢矫形器通过固定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限制异常活动范围,适用于韧带损伤或关节松弛患者。例如踝足矫形器能减少足下垂患者的足尖拖地现象,提高步行稳定性。
2、矫正畸形
针对先天性马蹄足、膝内翻等畸形,矫形器通过三点力作用原理持续施加矫正力。儿童骨骼可塑期使用可逐步调整关节角度,成人则用于维持矫正术后效果。
3、缓解疼痛
通过分散关节承重压力,矫形器能有效减轻骨关节炎、骨折愈合期患者的疼痛症状。膝关节卸载式矫形器可减少患侧负荷达30%-50%,显著改善步行疼痛。
4、改善功能
矫形器通过辅助支撑帮助肌力低下患者完成站立、行走等动作。截瘫患者配戴髋膝踝足矫形器后,配合助行器可实现短距离功能性行走。
5、预防损伤
运动防护型矫形器常用于足球、篮球等高风险运动,通过限制踝关节过度内翻降低韧带扭伤风险。研究发现使用功能性踝关节支具可使运动损伤发生率下降60%-70%。
使用下肢矫形器需经康复医师专业评估,根据个体差异定制适配型号。定期随访调整压力分布,配合肌力训练可提升使用效果。夜间矫形器与日间活动型矫形器需区分使用场景,避免皮肤压疮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