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程度的检查方法通常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以及功能评估等,具体需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常见的检查方式有颈动脉超声检查、冠状动脉CTA、踝肱指数测量、血生化检查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等。
1、颈动脉超声检查
该检查通过高频超声波探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评估血管壁是否存在斑块或增厚。若发现斑块形成或内膜增厚,提示可能存在全身动脉硬化。此方法无创、操作简便,常用于早期筛查和动态监测病情进展。
2、冠状动脉CTA
通过注射造影剂进行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钙化积分。对于疑似冠心病或存在胸痛症状的患者,该检查能直观反映冠状动脉硬化情况,但需注意造影剂过敏及辐射暴露风险。
3、踝肱指数测量
使用血压计分别测量踝部与上臂的收缩压,计算两者的比值。正常值为0.9-1.3,若低于0.9提示下肢动脉硬化或闭塞。该方法经济快捷,适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人群的初步筛查。
4、血生化检查
通过检测血脂(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评估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血管病变程度,但异常结果可提示动脉硬化进展风险,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血管内超声检查
将微型超声探头经导管送入血管内部,可360度观察血管壁结构和斑块性质。该检查分辨率高,常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评估斑块稳定性,属于有创性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建议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动脉硬化筛查。检查项目的选择需结合个体症状、病史及医生评估,部分检查存在禁忌证或并发症风险,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早期发现动脉硬化有助于及时干预,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