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导致,也可能与牙周炎、牙外伤、骨质疏松等病理性原因有关。该症状的出现通常与牙齿支持组织受损有关,需及时明确具体病因。
1、生理性因素儿童换牙期乳牙松动或老年人生理性牙槽骨萎缩可能导致牙齿轻微松动,这类情况通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但需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过度摇晃牙齿。
2、牙周炎长期牙菌斑堆积引发的牙周组织炎症是常见原因。炎症会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使牙齿失去支撑。患者常伴有牙龈出血、口臭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控制感染,必要时需进行龈下刮治等牙周治疗。
3、牙外伤跌倒碰撞或咬硬物造成的牙周膜损伤、牙槽骨折断等急性创伤可直接导致牙齿松动。需及时进行牙齿固定术,若牙根折断严重可能需要拔除患牙,后期通过种植牙修复缺牙。
4、骨质疏松全身性骨密度降低可能影响颌骨骨质,常见于绝经后女性或长期缺钙人群,这种情况需进行骨密度检测,确诊后可口服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改善骨代谢,同时加强营养摄入。
若牙齿松动持续加重或伴随明显疼痛,建议及时到口腔科就诊,通过X线片、牙周探诊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用松动牙咀嚼硬物,每天至少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清洁,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和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