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母乳性黄疸是什么

郝薇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母乳性黄疸通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周内,由于母乳中的某些物质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皮肤和眼睛黄染现象。这种情况在新生儿中相对常见,大多数情况下是轻微且暂时的。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可能与母乳中的某些物质,如β-葡萄糖醛酸酶有关,这种酶可以增加肠道中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此外,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有限,也是导致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之一。大多数情况下,母乳性黄疸并不严重,不需要特别治疗,随着新生儿肝脏功能的逐渐成熟,黄疸会自然消退。

对于母乳性黄疸,家长应保持耐心,继续母乳喂养,并定期监测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如果黄疸程度较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在用药方面,应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