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免疫组化检查是什么?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免疫组化检查是一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检测组织样本中特定蛋白质的技术,主要用于辅助病理诊断、肿瘤分型以及指导治疗方案选择。其核心作用包括明确病变性质、鉴别肿瘤来源、评估分子标志物表达以及预测治疗反应等。

1、检测原理

免疫组化基于抗原与标记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原理。当组织切片中的靶蛋白与带有酶或荧光标记的抗体结合后,通过显色反应或荧光信号显示目标蛋白的位置和表达强度。例如,检测HER2蛋白可判断乳腺癌患者是否适合靶向治疗。

2、临床应用

该检查常用于肿瘤病理诊断,如通过CK20和CDX2区分胃肠道来源的转移癌。在淋巴瘤分类中,CD3、CD20等标志物可明确T细胞或B细胞起源。Ki-67指数可评估肿瘤增殖活性,ER/PR检测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3、结果解读

阳性结果表现为特定细胞结构染色,需结合染色强度、分布模式综合判断。弱阳性可能需补充分子检测,异质性表达需多点采样。结果需与HE染色形态学特征、临床资料相结合,避免单一指标误判。

4、样本处理流程

新鲜组织需及时固定防止抗原降解,常规使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6-48小时。石蜡包埋切片厚度3-5微米,需进行抗原修复处理以恢复被遮蔽的表位。每次检测需设置阳性和阴性对照确保实验有效性。

5、优势与局限

相比基因检测具有定位准确、成本较低的优势,可保留组织结构信息。但存在交叉反应风险,定量分析准确性低于PCR技术,低丰度蛋白可能检测失败,需结合其他检测方法验证。

该检查结果需由病理医师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患者获取报告后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送检时应确保标本取材合格,避免因组织处理不当影响检测准确性。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