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通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外用止痒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生素类药物等进行治疗。具体用药方案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和过敏类型决定。
1、抗组胺药
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过敏反应,可缓解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适用于轻中度过敏症状。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嗜睡,建议夜间服用。
2、外用止痒剂
炉甘石洗剂是常用的物理止痒剂,通过收敛作用缓解皮肤刺激症状。氧化锌软膏可形成保护膜减少外界刺激。这类外用药适用于局部轻度红斑、丘疹,但皮肤破损处禁用。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对于急性重度过敏伴明显水肿或渗出,可短期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中弱效激素药膏。全身性过敏反应需遵医嘱口服醋酸泼尼松片,需严格掌握用药周期。
4、免疫抑制剂
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需长期用药的慢性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这类药物可能引起局部灼热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抗生素类药物
继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感染需配合口服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胶囊等,使用前需明确过敏史。
出现皮肤过敏时应避免抓挠刺激患处,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建议记录饮食及接触物品,排查过敏原。若用药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呼吸急促、喉头水肿等全身反应,需立即就医进行抗休克治疗。所有药物均需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延长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