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可能包括腹痛、腹泻、腹胀、黏液便或血便以及乏力等症状,具体表现因人而异。这些症状多与肠道炎症持续刺激有关,需结合临床检查明确诊断。
1、腹痛
慢性肠炎患者常出现下腹或脐周隐痛,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及神经可引起痉挛性疼痛,尤其在进食后或受凉时加重,可能伴随肠鸣音活跃。
2、腹泻
肠道黏膜受损导致吸收功能障碍,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稀便或水样便,排便次数每日可达3-5次,部分患者粪便中可见未消化食物残渣或黏液。
3、腹胀
肠道消化功能减弱易引发产气增多,患者常感到腹部胀满,进食后症状明显,可能伴有排气增多或消化不良的表现。
4、黏液便或血便
长期炎症可能导致肠黏膜糜烂或溃疡,粪便表面可能附着白色黏液,若累及血管可能出现暗红色血便,但需与肠道肿瘤等疾病鉴别。
5、乏力
慢性炎症消耗及营养吸收障碍可能引起体重下降、贫血,患者易出现疲倦、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
若存在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肠镜或粪便检测。日常需避免辛辣、生冷食物,注意腹部保暖,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炎或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切勿自行使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