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是一种通过肛门向直肠和结肠注入液体以清洁肠道或给药的治疗方法。其操作需在专业医疗人员指导下进行,通常包括准备灌肠液、插入导管、缓慢灌注等步骤,具体实施方法需根据医疗目的调整。
根据灌肠目的选择合适的液体,常用生理盐水、清水或特定药物溶液。液体温度需接近体温(约37℃),容量成人一般为500-1000ml,儿童需按体重调整。灌肠袋、导管等器械需提前消毒,避免感染风险。患者通常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靠近腹部,此姿势利于液体沿肠道走向流动。体弱者可选择仰卧位抬高臀部,操作前需铺设防水垫保持清洁。润滑导管前端后轻柔插入肛门,成人深度约10-15cm,儿童约5-7cm。插入时需避开肛门皱褶,遇阻力应停止操作,防止肠壁损伤。
悬挂灌肠袋距肛门高度约40-60cm,通过重力作用缓慢注入液体。过程中需观察患者反应,若出现腹痛应立即暂停。保留灌肠需维持液体30分钟以上,清洁灌肠需立即排出。灌注完成后缓慢拔出导管,协助患者排便并观察排泄物性状。记录灌入液体量、保留时间及排出情况,评估是否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该操作可能引发肠穿孔、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存在痔疮急性期、肠道手术史等禁忌症。建议患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由医护人员评估适应症后规范操作,不可自行在家尝试,以免造成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