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可能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原因引起的,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1、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硬化的常见原因。病毒长期在肝细胞内复制,导致肝细胞反复发生炎症和坏死,修复过程中出现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形成假小叶结构。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艾米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2、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乙醇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同时引起氧化应激反应,最终导致肝纤维化。患者可能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治疗需严格戒酒,并遵医嘱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改善肝功能。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糖尿病等因素引起的脂肪在肝内过度沉积,可诱发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反应,促使肝星状细胞活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导致肝纤维化。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血糖升高等表现,需控制体重并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盐酸二甲双胍片、奥利司他胶囊等药物调节代谢。
若存在上述高危因素且出现腹胀、腹水等表现,应及时到肝病科就诊,通过肝脏弹性检测、病理活检等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摄入霉变食物,严格限制酒精摄入,肥胖者应通过饮食和运动减轻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