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症通常会出现皮肤瘙痒、黄疸、脂肪泻、腹痛、肝脾肿大等症状,可能伴随尿色加深、食欲减退等表现。具体症状因人而异,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1.皮肤瘙痒
这是胆汁淤积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由胆汁酸在皮肤组织沉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通常从手掌、足底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夜间可能加重,严重时影响睡眠。
2.黄疸
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巩膜变黄。血清中直接胆红素升高会导致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粪便颜色可能变浅呈陶土色。
3.脂肪泻
胆汁分泌不足会影响脂肪的乳化吸收,导致大便次数增多且含未消化的脂肪,粪便常呈油腻状并伴有恶臭,长期可能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4.腹痛
部分患者会出现右上腹或上腹部隐痛,可能与胆道梗阻、胆囊炎症或肝脏包膜牵张有关。疼痛可能向肩背部放射,进食油腻食物后可能加重。
5.肝脾肿大
长期胆汁淤积可能导致肝脏肿大,触诊可发现肋下肝脏边缘超过正常范围。严重者可能伴随脾脏肿大,出现腹部膨隆等体征。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肝功能检测、腹部超声检查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等检查。明确诊断后需针对病因治疗,如胆道结石需解除梗阻,药物性胆汁淤积需停用相关药物。日常应避免高脂饮食,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