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寿命长短不能一概而论,具体与病情控制情况密切相关。若血压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通常不会明显影响寿命;但若未规范治疗,则可能因并发症而缩短预期寿命。
高血压本身属于慢性疾病,其危害主要来自长期血压升高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当患者遵医嘱规范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需更低),同时保持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延缓器官损伤进展。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年限与健康人群差异较小。
但若血压长期处于160/100mmHg以上未干预,血管持续承受高压冲击,10-15年后可能出现动脉硬化加速。这会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其中脑出血等急症可直接威胁生命。数据显示,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平均寿命较健康人群缩短约10-20年。
建议确诊高血压后尽早开始规范治疗,定期监测血压变化。日常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情绪波动。每年进行心电图、颈动脉超声、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靶器官损害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