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包括肛门肿物脱出、肛门不适、出血、排便异常以及肛门失禁等。这些症状可能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需及时就医评估和处理。
1、肛门肿物脱出
早期可能在排便时出现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脱出物多呈环状或圆柱形,便后可自行回纳。随着病情进展,脱出频率增加,严重时咳嗽、打喷嚏或行走时即可脱出,需用手辅助回纳。
2、肛门不适
患者常感觉肛门坠胀、胀痛或异物感,尤其在久站、久蹲或体力劳动后加重。脱出物若不能及时回纳,可能因局部充血水肿导致持续性疼痛。
3、出血
脱出的直肠黏膜因反复摩擦或破损,可能引发表面渗血,通常出血量较少,血液呈鲜红色,可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擦拭纸上。
4、排便异常
部分患者因直肠脱垂影响肠道功能,可能出现排便不尽感、便秘或腹泻。长期便秘会加重腹压,形成恶性循环。
5、肛门失禁
重度直肠脱垂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出现黏液渗出或无法控制排气、排便。长期脱垂还可能引发黏膜溃疡、感染等并发症。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避免久蹲、久坐,减少腹压增高的活动。日常保持规律排便,避免用力努挣。及时到肛肠外科就诊,通过肛门指诊、排粪造影等检查明确脱垂程度,根据病情选择手法复位、硬化剂注射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