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血小板计数通常为(100~300)×10⁹/升,即每微升血液10万到30万个血小板。不同医疗机构的参考范围可能存在细微差异,具体应以检测报告单标注的区间为准。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主要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防止出血。其数量受年龄、生理状态、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女性月经期可能出现短暂性血小板减少,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一过性升高,但通常波动范围较小。
若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⁹/升,可能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若高于450×10⁹/升,可能与感染、缺铁性贫血、骨髓增殖性肿瘤有关。日常应避免磕碰损伤,减少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建议发现数值异常时及时复查血常规,并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完善骨髓穿刺、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