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通常指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对正常生理功能造成损害的现象,可能与化学物质接触、药物过量、食物污染等原因有关。中毒的发生机制主要是有害物质干扰细胞代谢或破坏器官功能,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1、化学物质中毒
常见的有毒化学物质包括一氧化碳、农药、工业溶剂等。例如有机磷农药会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导致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蓄积,引发肌肉震颤、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类中毒常发生于职业暴露或家庭误用杀虫剂的情况。
2、药物过量
镇静类药物(如地西泮)、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降糖药过量服用会超出肝脏代谢能力,造成药物蓄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可引发肝细胞坏死,患者可能出现黄疸、凝血功能异常等表现。
3、食物污染
食用被细菌(如沙门氏菌)、毒素(如肉毒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可能引发中毒。变质海鲜中的组胺会导致皮肤潮红、头痛;河豚毒素可阻断神经信号传导,引发呼吸肌麻痹。这类中毒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若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持续呕吐等中毒症状,需立即脱离毒源并携带可疑毒物样本就医。切勿自行催吐或服用不明解毒剂,某些毒物(如强酸强碱)催吐可能加重消化道损伤。中毒救治需根据毒物类型采取血液净化、特效解毒剂等针对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