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45度高温天气对人体的影响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45度高温天气对人体可能造成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失衡、心血管负担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以及皮肤损伤等多方面影响。长期暴露于极端高温环境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需引起重视。

1、体温调节障碍

人体正常体温维持在36-37℃之间,当外界温度达到45℃时,机体散热机制超负荷运转。汗液蒸发散热效率降低,核心体温可能升高至40℃以上,导致热射病风险显著增加。此时细胞酶活性受抑制,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2、水电解质失衡

高温环境下每小时出汗量可达1-2升,持续暴露可能造成体液流失超过体重的5%。伴随钠、钾等电解质大量丢失,可能引发肌肉痉挛、低血压甚至循环衰竭。血液浓缩还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3、心血管负担加重

为促进散热,体表血管扩张导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心脏需增加30%-50%的做功来维持血压。高温环境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对于冠心病患者可能引发心肌缺血。

4、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高温直接作用于脑细胞,可导致神经递质代谢紊乱。早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严重时出现谵妄、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研究显示,当核心体温超过41℃时,脑细胞蛋白质开始变性。

5、皮肤损伤

持续高温环境可导致皮肤血管持续扩张,出现热红斑、痱子等热相关性皮肤病。紫外线辐射强度在高温天气通常较高,可能加重日光性皮炎风险,长期暴露可能增加皮肤癌变概率。

高温天气应避免在11:00-15:00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必须外出时需佩戴遮阳帽、穿着透气衣物并随身携带含电解质的饮品。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中暑症状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冷水擦拭身体降温。对于患有慢性疾病或老年人群,建议安装室内温度监测设备,保持环境温度在26-28℃为宜。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